澳洲留学,不论是准备学费,还是凑生活费,每年总会有一两次要考虑换汇。很多留学生朋友图方便,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吼一声,“我有人民币,谁能帮我换点澳币”。
即使你不吼,也会在各种群里收到类似这样的“换汇广告”:
你是不是也参与过朋友圈换汇?
还是准备这样操作?
朋友圈换汇安全吗?
涉不涉及违法行为?
1 朋友圈换汇骗局:汇款/拉黑
W同学是一名在澳洲上学的留学生,今年春节回到重庆老家和家人一起过年。2月6日,W想起来自己的澳元账户所剩不多,想回澳前用人民币换点澳币。
这时候,她通过一个留学生微信群,认识了S同学。S表示他也是澳洲的留学生,正好手底下有多余的澳币,可以帮W兑换,到账时间比银行更短、更方便。
由于都是留学生,W也没有多做警惕,和S聊了聊,就给他的银行账户打了5万人民币。很快,S就发来了澳币的转账截图,W没想到事情进行的这么顺利,又再给对方转了5万人民币换钱。
等了一会儿,W查询澳洲账户余额却发现钱并没有到账,于是通过微信询问对方。S解释说外国银行效率低,而且两人是不同的银行,跨行转账有延迟很正常。
W再次相信了他,可是等到第二天钱还没有到账。W再去询问对方时,却发现自己被拉黑了......
2 朋友圈换汇诈骗套路
朋友圈换汇诈骗套路大同小异,一般可准备为一下几点:
先表明身份,朋友介绍也好、同样是留学生也好,都是为了拉近距离,获取你的信任;
然后用非常诱人的汇率吸引你,没有防骗意识的人到这一步多少会有点动心;
等你上钩给他转账之后,先用伪造的转账截图拖延时间,如果你有疑问,答复一定是“跨行转账有延迟”;
最后等钱一到账,马上拉黑好友,换头像、换昵称,带着你的钱,从此消失在茫茫互联网里......
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也曾多次发文提醒谨防换汇诈骗:
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:不找陌生人换汇就好了,熟人介绍的应该没问题?!
3 私人换汇不仅危险还可能违法
今年初,一则“朋友圈私下换汇要判刑”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,很多公众号都有转载。
文章中提到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发布《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、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明确规定:实施倒买倒卖外汇或者变相买卖外汇等非法买卖外汇行为,扰乱金融市场秩序,情节严重的,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。
法律条文读起来有点晦涩难懂,我们举例说明:
以澳洲华人用澳币换人民币为例,比如你给别人1万澳币,让对方将等值面额的人民币通过支付宝、微信、银行卡转账等方式汇进你的国内账户。
这样虽然没有直接通过银行占用每人每年5万的外汇限额,但是已经属于典型的“变相买卖外汇”。
任何人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非法外汇交易总额达到500万人民币,或者非法获利超过10万人民币,将被定性为刑事犯罪,罪名是非法经营罪。
AIDE爱德温馨提示:
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,通过正规渠道换汇!
换汇时注意:
1.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,特别是本人银行账户信息;
2. 慎用网络交易,特别是用网络进行大额交易;
3. 尽量在正规银行或换汇柜台办理外汇交易;
4. 在将钱款汇给不知情的人或账户前务必三思;
5. 切勿相信“天上会掉馅饼”,遇此应首先排除诈骗可能;
6. 切勿轻信他人、微信等推荐的优惠换汇渠道,在遇高于公布汇率时尤应小心;
7. 在怀疑自己被骗时,应及时报告警方、澳金融监管机构和本人开户行,以采取必要追讨或进一步防范措施。